为进一步加强公共课教学过程管理,提高公共课的教学质量及课堂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实效性,及时了解和掌握我院学生当前思想动态和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关注,为大学生思想动态研判提供依据,
座谈会上,同学们对基础教学部开设的各门课程教学总体情况表示满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敬业意识给予较高评价。学生代表们就如何改善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形式、效果以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体育选项、高等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浙商文化概论等公共课的开设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就自身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也针对学院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通过座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主流值得肯定。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较高的爱国热情,关心国内外发展形势,关注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充分信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原则问题上都能有正确的观点和立场,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希望学校各个方面能相互配合、群策群力、共同解决。此外我们还清醒地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存在着不少问题与隐患。具体表现在:人生价值观倾向多元化、利益化,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公德实践能力较差,理想信念意识不强。这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明显的兼容性、主体性、多样性、时代性、不稳定性、矛盾性。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们就课程教学与活动问题、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人际交往与情感问题、社会娱乐问题、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其他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课程教学与活动问题。学生代表认为,各任课教师千方百计在吸引学生、调动学生上动脑筋、下功夫,改变了传统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调无趣的弊端,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于思政理论课,同学们认为可通过时事政治、视频点播、案例分析、经典故事、名人轶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设计互动参与、合作探究等环节,提高参与意识与实践能力,突出时效性、现实性、针对性、趣味性,增强课程吸引力与实效性。对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同学们指出可尝试从课内外两个方面入手,课内采取新闻速递、小组活动、布置作业等形式锻炼同学们的参与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课外丰富完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内容与形式,重视可操作性,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对于体育选项课教学与体育活动开展,同学们提出应针对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各选项模块,开设模拟实训项目课程,增加素质拓展项目课程、体育健康实践课程比重。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实际利用率,增设扩建露天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满足学生体育健康活动的需要。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开设与否,认为不能简单一刀切,应根据不同专业需求与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分层实施。座谈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还是热爱学习的,有很强的求知欲,关键是要改革教学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着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问题。学生代表指出,现在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对于某些同学来说大学生活非常单调,所以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它不仅能够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开阔视野,同时能够提高人际交流的能力、积累经验。学校开办了的大学生创业园,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场地,深受大家欢迎。但是大学生在进行创业过程中也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费问题,学生代表提出,大学生创业在经费方面尽量不要增加家长的负担。二是缺乏相关的知识,如法律和财务方面的知识。学生们普遍对经商创业的一些法律程序以及在创业过程中法律尺度的把握比较欠缺。座谈显示,学生对创业这个问题普遍比较感兴趣,也有很高的积极性,渴望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学生代表建议,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学校除了提供一定的场地外,能够对学生创业的经费也给予一定的资助和照顾,如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等。此外,可结合教师的专业知识针对性地开设创业课程,开展创业讲座与咨询,为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还有要充分挖掘大学生创业园的载体功能,增强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关于就业问题。几乎所有的学生代表都认为专科生并不比本科生差,但对将来的就业前景分歧较大。部分代表认为当前的就业环境对专科生非常不公平,自己身为一个专科学生,对未来的就业表现出迷惘和担忧;也有一些代表认为,自己在专科学校学习可以接受更多的技能教育和社会实践,对自己反而更有益处,对将来的就业也比较有信心。我们认为这种分歧和学生的专业有很大关系,通常更强调技能的专业要比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的同学在就业问题上更自信一些。
关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情感问题。通过座谈发现,大学生虽情感丰富、渴望交往、乐于交往,但也存在着交往范围过窄、交往渠道过于单一、交往能力欠缺、情感沟通不足的问题。同学们指出,如今绝大多数同学的交往范围仅限于本寝室成员内,很少有串门现象;交往的形式基本以人机对话为主(QQ、MSN、E-mail),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网上眉飞色舞,网下冷冷清清,甚至出现一学年下来连同班同学都不认识的情况。当出现情感、心理问题时,基本不愿向人倾诉、与人交流。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寻求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与服务,往往借助于借助于网络、电话、短信、纸条等匿名形式寻求帮助,体现出明显的封闭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情感发展。建议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形式,健全教育机制,注重反馈监控。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学校该不该的管、如何管的问题,学生代表普遍提出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正常的,学校是没办法管的,主要还是要靠同学自觉,谈恋爱的利弊也是因人而异。如果在恋爱的过程中双方能很好的分配时间,互相帮助、互相进步,那么对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如果只是把恋爱理解为吃喝玩乐,那就不应该了。但是代表们也同时指出,在同学周围虽然也存在着因为恋爱而进步的例子,但不具有普遍性,大多数的同学因为恋爱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周围的其他同学。对于目前社会出现的“急嫁”现象,学生代表大多表示理解,认为这是当前就业紧张所产生的结果;但对此并不认同,认为因为就业紧张而匆匆结婚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座谈显示,同学们对情感问题基本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态度,但在具体的问题上自觉性不够。建议学校在此类问题上首先不应对学生有过多干预,要相信同学们能正确处理;同时应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念,提高自觉性。
关于政治学习。对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生代表普遍认为太理论化,应该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传达给大家,最好能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对于周二下午的政治学习,同学们普遍认为时间长、效果差。目前政治学习主要由每班的团支书来承担,任务太重,且课堂纪律非常混乱。同学们建议是否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共同参与以减轻团支书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大家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同学指出学校应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和主题教育,可以通过播放视频使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改革开放的成果。座谈显示,同学们对政治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对政治学习的作用和目的也比较清楚,但普遍认为应改变当前的学习方法,更多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建议,学生政治学习的方式应多样化,尽量少讲空洞乏味的理论,合理运用视频,通过生活形象的画面使同学们受到教育、得到感化。
关于娱乐问题。同学们对当前发生的娱乐现象普遍比较熟悉和关注,但同时对当前娱乐界的一些现象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有的同学指出我国娱乐传媒的导向性不强,没有对公众作出正面的导向,对明星的隐私绯闻却情有独钟;也有同学指处虚假新闻欺骗大众,降低了大众对媒体的信任。还有的同学提到了网上的一些热门话题如“豆你玩”、“蒜你狠”、“躲猫猫”等,认为媒体在报导时由于种种原因会扬长避短,缺乏透明度。再如,同学们对当前充斥于娱乐界的“选秀”现象普遍持否定态度,认为绝大部分选秀节目流于形式、恶意炒作、哗众取宠,缺少精神内涵,不利于大学生健康精神需求的满足。
对于大学校园内外的“周末节假日”现象以及身边同学中存在的“平时不努力、考前稍用力、考时巧用力”、“学(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不如生得好”等现象时,绝大多学生表示不认同,但又很无奈,认为这属于个人人生观、价值观、行为取向选择问题,因人而异。座谈显示,同学们对社会现象一般能有正确的观点和立场,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希望了解真相,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够明析是非。学生代表们认为对于此类问题学校不能一味地采取堵的办法,应重在疏导,拓宽各种渠道,让学生充分了解外面的世界,加之以正确的教育引导,持之不懈,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以和价值观。
此外,座谈会上同学们还就考试制度改革、寝室网络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陈海忠在最后总结时谈到,对各位同学的到来以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欢迎与感谢。今后将进一步根据同学们的实际需要,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做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转化为知识体系,力求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实践性、开放性、互动性,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人成才。
整场座谈会气氛热烈、和谐融洽,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本次座谈暨思想动态研判有利于更好地加强本部门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找出思路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一○年六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