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16日,学院在淳安千岛湖召开了2010年暑期思政理论课建设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学院党委副书记
会议主要围绕贯彻学院2009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精神,研讨了我院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改革方案及如何提高思政理论课建设水平。会议听取了思政教研室主任王蓓参加2010年第四期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情况汇报,浙商文化研究所所长杨一琼介绍《浙商文化概论》课程专题教学实施情况,重点讨论了《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专题模块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讨论稿)》。
会上各位任课教师结合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分别就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希望以激发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为突破,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着力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
陈海忠认为要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如何有效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价值体系是关键,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保证,开展师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难点;
听取了大家的汇报和建议后,周文根副书记肯定了大家的意见,对我院思政理论课近年来在教学方法、课程改革、教学效果上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周副书记指出当前正是进行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关键时期、大好时机,应明确思路、选准切点,齐心协力,寻求突破,大力深入推进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对此周副书记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要提高对思政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认识,凸显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功能,着力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做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树立“三观”的统一。二要扎实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借鉴《浙商文化概论》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分专题模块化教学,花大力气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业特长与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建模块教学团队,做到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合理选择取舍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评价,让思政理论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学生对思政理论真学、真信、真用。三要加强思政理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功能。建立思政课程网站,丰富充实教学资源库,引入在线测试系统,组织编写校本教材、辅助读物,将抽象、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通俗化、生动化、趣味化,“普通话”与“地方方言”有机融合,做到有的放矢。四要有效开展实践,做到主题明确、点面结合、注重实效,“听”、“看”、“想”、“写”、“学”、“干”相结合,使学生在体验中开拓眼界、增进认识、提升境界。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增强了思政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认清了当前思政理论课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明确了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模式、方法、手段改革的思路、方向、举措,对改进和提高下一阶段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加快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思政教研室根据会议确定的改革方案和实施方案,实行了项目组长负责制,明确了分工,落实了任务,期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推进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