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学部召开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座谈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1-08浏览次数:1

 

为进一步开展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114日下午,基础教学部召开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座谈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文根出席会议,全体思政理论课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陈海忠主持。

思政教研室王蓓汇报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改的前期准备情况,各位思政理论课教师就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调整课时设置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初步形成了以专题化模块教学为载体,以行动导向教学为突破,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课改方案。

听取了大家的汇报和建议后,周文根副书记对大家在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中付出的努力与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强化思政理论课功能,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二要明确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凸显思政理论课的育人性质,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作为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归宿。

三要理清课程改革思路。各任课教师应精通课程内容,深刻钻研、悉心研究,力求在广度、深度、难度上准确驾驭,打造专家型教学团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在课时受限条件下做到精选、精讲,力争做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四是创新课程改革举措。围绕当代大学生最关注、最感兴趣、最疑惑的问题展开教学,改变现有概念性、知识型课程模式的弊端;尝试结合学生专业需要开展分层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注重语言表述技巧,做到语言表述上的生活化、通俗化、趣味化,深入浅出地阐释抽象枯燥的理论;对敏感问题应有独立的判断,不回避、不模棱两可,理直气壮地劝导说服;掌握互动技巧,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精选精用教学案例,少用国外的、过去的、高大的案例,多选离学生现实生活、思想状况紧密的案例,做到以点带面,以境促情,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共鸣感。

最后,陈海忠要求各任课教师认真领会周副书记的“一目标、两思路和六要求”,根据学院党委要求,理清思路、落实任务,扎实深入推进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

本次座谈会的召开,进一步认识了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明确了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的目标、思路、内容、举措,增强了各任课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为下一阶段具体实施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思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