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学部召开思政理论等公共基础课教学组织与管理交流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4-17浏览次数:3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416日下午,基础教学部邀请了学院教学督导室成员就提高思政理论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与效果展开了专题研讨交流。参加会议的有学院督导室主任潘春胜、督导刘聃,基础教学部主任陈海忠、副主任应菊英,基础教学部全体督导成员、公共基础课负责人及思政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由应菊英主持。

思政教研室主任王蓓首先介绍了学校思政理论课的课程开设情况,重点就如何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立足高职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汇报。任课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实际,立足吸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抒己见,主要围绕转变教学观念、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课堂管理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基础教学部主任陈海忠认为,思政理论等公共课程受限于教学资源等因素,普遍采用大课合班教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敬业,主观愿望上都希望把课上好,但与学校希望要求的实际教学效果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可从教师、学生、学校等三个层面来寻找答案:教师专业背景、知识结构、迁移能力的不足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效果;学生养成教育、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的缺失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投入;思政理论等公共课程对学生就业及长远发展的隐形影响、课程评价标准尺度的多维性容易造成课程认识的各种偏差。

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潘春胜主任指出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学生管理看,应正确分析受众对象的变化、提高合班大课教学的前排到课率、改变学生对课程认识的误区;从教师教学看,应不断反思与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尤其应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激情的保持,在备课上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大量的案例、素材丰富理论知识,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潘主任在总结时指出,一切的教学改革都要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和宗旨。他勉励思政理论等公共课程教师要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强化教学方法创新,实现课程内容的入耳、入脑、入心,切实改变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新的气象、新的实绩,努力将后示范时期的学院公共课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