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以“科技与人文”为主题的2025浙商(秋季)论坛在杭州顺利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众多知名企业家、行业专家及高校学者,通过主题演讲与圆桌论坛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探讨科技发展与人文传承的辩证关系,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思想动能。公共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朱颖应邀参会并在企业家圆桌对话环节发言。
主题论坛环节,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玮以“科艺融合的产业图景:一种新的文化世界观”为题作主旨演讲。他从大量现实案例入手,构建了一幅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新产业图景。随后,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代表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董事长陆铜华、浙江神行旅游集团董事长张神贤、蓝城控股集团执行总裁傅丽分别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围绕“科技赋能,必须与人文共生”的主题作了精彩阐述,分享了他们的实践与思考。
在圆桌论坛环节,浙商研究会副会长胡宏伟与古茗科技集团董事阮修迪、浙江鸿鼎集团董事长马水芹、杭州御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金昊、易算盘财税联合创始人徐子涵、我校公共教育学院院长朱颖围绕论坛主题展开对话。针对“高职院校学科设置如何适配科技与人文融合需求”这一问题,朱颖认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出的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是一项重要要求,因此提出了构建“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观点。她表示,科技与人文教育的协同,一是将哲学细分为哲学体育、哲学美育、哲学劳育等垂直领域,分别对专业课程所缺的通识教育进行针对性补充。二是在组织实践环节中通过人与人、人与事的交流培养思辨创新能力。三是在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现代工具。四是建设人文气息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总之,既要奔赴星辰大海,也应呵护人间烟火。唯有以人文关怀为底座,科技创新才有持续的动力和深远的意义。
本次浙商秋季论坛的举办,为企业家、专家学者与高校教师搭建了跨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凝聚了“科技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识。我校浙商文化研究所长期参与浙商研究会系列活动,积累了大量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经验,不仅展现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方面的思考与探索,也为企业推动科技创新、践行人文理念提供了有益借鉴。